【早报】全面注册制亮点突出,优质投行直接受益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来源:灯塔财经 时间:2023-02-03 00:47:58
作为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和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全面注册制落地将持续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拓宽新渠道,打开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增量空间
证券要闻
东兴证券表示,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包括《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证监会规章及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涉及注册制安排、保荐承销、并购重组等方面。沪深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中国结算、中证金融等同步就《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业务规则。藉此,注册制改革全面提速并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试点四年成果颇丰,改革突出注册制核心。通过持续数年的创新探索,注册制已具备全面推行的基本条件,在此次政策意见稿中,要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上市全流程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上市全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坚持开门搞审核;2.多市场全面覆盖:制度安排基本定型,覆盖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涵盖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统一注册制安排并在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各市场板块全面实行;3.多层次体系清晰:主板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中,主板主要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而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创业板则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此外,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4.明确监管定位:完善监督制衡机制,证监会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督促交易所提高审核质量,改革完善上市委、重组委人员组成、任期、职责和议事规则;5.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综合运用多要素校验、现场督导、现场检查、投诉举报核查、监管执法等多种方式,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
全面注册制的推行,有望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和生态,提振投资者信心。全面注册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发行上市硬性的财务指标要求,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便捷融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通过直接融资募集资金,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打好中介基础;同时,通过市场选择实现上市企业的优胜劣汰,有望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和投资生态,令优质企业与投资者实现共赢、相互成就,从而激发资本活力、提振市场信心、提升交易活跃度。
对券商而言,投行业务将直接受益,其中头部公司竞争优势突出。作为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和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全面注册制落地将持续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直接融资拓宽新渠道,打开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增量空间;同时,资本市场改革的加快推进将与证券行业自身发展产生共振,进而带动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注册制要求下新股的定价权更多的交给市场,这对当前主承销商的发行定价、承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头部券商在询价、定价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备更大优势,发行时长、募资规模和业内口碑形成正循环,进一步推动优质项目向行业头部集中,提升行业龙头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全面注册制下的投行业务“井喷”将成为证券板块中长期最具确定性的增长机会,当前项目供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投行的承载能力,有望推动券商定价能力提升。其中,头部券商在注册制项目中竞争优势突出,优质项目向行业头部集中的趋势也趋于显著,优质券商在和优质项目的相向而行中有望不断积累优势资源和业界口碑,进一步发挥全业务链协同优势,将业绩增量从单一投行向以“投行+直投”的大投行业务延展,并有望惠及财富管理等其他业务领域。
宏观要闻
开源证券表示,1.美联储宣布加息25bp,缩表将继续按5月计划有序进行。
2.美联储对美国通胀形势看法有所缓和。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看法同12月份大体相同,但对通胀形势看法有所缓和,货币政策操作上亦有微妙变化。美联储认为当前通胀形势虽然处于高位,但有所缓和,这是近期美联储首次对通胀形势的态度发生转变;本次声明中还特别表示俄乌冲突中造成了经济困难,并提升了全球的不确定性,因此会密切关注通胀风险;货币政策操作上从关注利率上升“速度”改为关注利率上升的“幅度”。3.发布会上,鲍威尔延续较鹰表态,但加息终点基本确定。从发布会上鲍威尔的发言和表态来看,其认为目前宣布抗击通胀取得胜利还为时过早,整体表态延续了之前的鹰派态度,但同时表示通缩进程已经开始。后续的加息路径目前还是维持12月的判断,加息终点基本确定。
加息幅度再度放缓,但降息或仍然较远
1.通胀不断走低、薪资增速减缓驱动本次加息幅度再次下降。在通胀连续回落以及劳动力市场韧性放缓的背景下,考虑到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正在逐渐放缓,因此将加息幅度下调至25bp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一则可以更好的观察高利率环境下经济的走势,以充分评估政策的滞后效应;二则可以预留政策空间,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经济金融风险。2.美联储降息或仍较远。虽然美联储正在放缓加息幅度,以避免造成过度紧缩,从而对经济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将很快转向降息,鲍威尔也在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不会降息。
市场或已对美联储“脱敏”,双方分歧仍存
本次会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虽然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态依旧偏鹰,但其对于后续货币政策的表态并没有超出之前美联储官员的表态范围,叠加其对通胀的看法,市场可能将其解读为“中性偏鸽”。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市场或已对美联储“脱敏”,双方分歧主要在通胀回落速度上,而这还需要更多的通胀数据加以验证,劳动力市场走势可能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发布会后,美股快速拉升,并最终收涨,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快速下行。利率期货显示3月FOMC会议美联储加息25bp概率为85.6%。
海外要闻
东海证券:美联储什么时候降息?泰勒规则对鲍威尔任期的货币政策拟合度不佳,但可以提供一些方向上的指引。美联储降息有三种可能条件:一是通胀加速降温,美联储最看重的指标是核心PCE,若保持过去几个月的降温速度,年底无法达到降息条件,而核心PCE的加速下降则需要经济衰退;二是失业率大幅上升,根据彭博的改良泰勒规则,失业率需要从目前的3.5%上升到5%以上;三是自然失业率的下调,这需要美联储承认劳动力供给侧缺失导致就业市场的供需均衡水平下降。泰勒规则主要考虑经济的内生因素,美联储紧缩的外部限制主要在于国际市场的金融风险。近几个月以来,欧洲市场金融风险的下降为美联储继续紧缩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什么市场持续鸽派?放出软着陆预期本身也是一种前瞻性调控手段,这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平滑市场波动。金融市场预期急转和流动性的剧烈收缩是加息时期美联储最不乐意见到的情景,也意味着“软着陆”的失败。目前金融市场计价的2023年中降息,蕴含了上半年经济出现急剧衰退的假设前提,但这一部分与降息预期相对应的衰退还未被充分计价。对于美联储而言,即使意识到经济有衰退风险,放出软着陆预期也是最优解,这将帮助金融市场避免大幅调整,有利于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随着市场预期逐步回归,金融市场会面对来自于分母端驱动的调整,但相较于衰退场景中分子端驱动的调整,幅度会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