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来源:灯塔财经 时间:2023-03-08 00:50:26
《政府工作报告》再解读:拼经济,不冒进;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宏观要闻
财通证券表示,3月5日,总理向人大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对于全年工作做出怎样的部署?经济将如何开局起步?哪些领域又会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
5%的增速目标是不是偏低?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并未完成,今年目标再度下调。首先,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本年报告中对于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阐释得更为具体,这或许意味着,宏观环境的压力相较于去年有所改善,但是中观乃至微观层面的风险仍未消散;其次,经济增速目标调整顺应潜在增速趋势,而非实际增速变化;最后,经济增速目标本身的意义在于“底线”,而非上限。
守住3%赤字红线,财政的力度偏弱么?今年预算内财政调整幅度温和。一方面,3%的赤字率目标虽比22年有所上调,但不及20年和21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3.8万亿元,较去年额度增加1500亿元,提升幅度也并不算高。但事实上,财政政策的力度不能单看预算内支出,即便年内从预算内角度出发,财政力度加码的空间不算很大,但我们认为,政策性工具的继续发力仍能够支撑基建投资的较高增长。
货币政策如何支持实体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为“精准有力”,事实上货币政策总量效应的空间被框定,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精准”的要求将意味着更多地注重结构功能的发挥。在今年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发力的政策思路下,我们认为,不排除会有其它领域新工具的设立。相对应的,降准降息等总量型货币宽松措施虽仍可能出台,但使用频率相比此前或将有所降低。
消费、投资、地产和民生重点何在?首先,对于促消费政策的理解,我们认为,对其把握要更多地沿袭自下而上的结构视角,而非自上而下的总量视角。传统的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消费或将成为全年消费增长的亮点。不过,对于整体消费的恢复而言,还需要依赖于居民收入的全面复苏,但这很可能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其次,投资在今年或仍将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或将成为关键力量;第三,地产既防风险,也防无序扩张。《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房地产领域着墨并不算多,从有限的表述来看,对于地产注重于化解风险,使得其不至于成为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引爆点。最后,关注民生,重在公平。今年政府报告在民生问题上更为强调公平,表现为着重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和一体化。
证券要闻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强化资本市场监管职责,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
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撤销中国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及分行营业管理部、总行直属营业管理部和省会城市中心支行,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在深圳、大连、宁波、青岛、厦门设立计划单列市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保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牌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合署办公。
不再保留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对边境或外贸结售汇业务量大的地区,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中国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派出机构方式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职能。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按照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相关管理规定,将中央金融管理部门管理的市场经营类机构剥离,相关国有金融资产划入国有金融资本受托管理机构,由其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
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均使用行政编制,工作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海外要闻
华泰证券表示,韩国出口仍在“筑底”阶段;2月全球服务业PMI普遍回升;欧元区核心通胀超预期上行,ECB加息预期上升。美元指数回落,全球股市和欧债利率大幅上行,大宗商品价格分化。本周五公布美国非农就业数据。
韩国出口仍在“筑底”阶段。韩国2月出口同比下降7.5%,较1月-16.6%的同比增速回升9.1个百分点,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8.8%,但主要系春节效应:1-2月韩国出口较2022年同期下降12.1%。此外,2月工作日调整后的日均出口额同比下滑15.9%(1月-14.6%),跌幅仍在扩大。分产品看,半导体、电子产品持续低迷,但汽车表现亮眼。韩国1-2月出口延续低迷态势反映海外需求总体仍在“筑底”,尚未明显好转。但我们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复苏以及美欧的需求情况将成为影响韩国出口以及全球贸易的主要边际变量。(参见《韩国出口持续低迷,但美欧需求回升》,2023/3/1)
全球PMI普遍回暖,美国ISM服务业PMI超预期。2月全球主要国家PMI指数多数回升,其中服务业PMI回升较快且普遍位于高景气区间,制造业PMI边际改善。此外,全球服务业PMI价格分项均未明显下行,或反映短期内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具体看,2月美国ISM服务业PMI升至55.1,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54.5;美国服务业PMI就业分项从1月的50.0升至54.0,新订单分项从1月的60.4升至62.6,暗示服务业需求仍然强劲,“劳工荒”缓解尚需时日。2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录得47.7,略高于1月的47.4,但仍低于50,制造业需求仍相对疲软。
欧元区核心通胀超预期上行,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立场持续偏鹰。2月欧元区HICP同比(8.5%)略低于1月(8.6%)但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8.3%,核心HICP同比增长5.6%,高于前值和彭博一致预期的5.3%,显示核心通胀压力仍然较高。上周四公布的欧央行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总体偏鹰,多数官员认为“政策利率需要进一步上调至限制区间”。2月以来,包括PMI在内的多项指标显示欧元区增长好于预期,衰退风险下降,而通胀压力仍然较高,市场不断上调对欧央行的加息预期。截至3月3日的一个月内,市场隐含的欧央行的加息终值上行75bp至4.0%。
美国出行和消费小幅降温。上周全球航班数量环比下降0.2%,较2020年同期涨幅小幅收窄。美国出行方面,TSA安检人数环比下行2.4%,纽约地铁客运量环比回升6.6%,但相较疫情前同期未有明显上涨。此外,美国餐饮预订也有所回落,较2019年同期涨幅从前一周的11.4%下降至1.6%。美元指数回落,欧债长短端利率大幅上行,大宗商品价格分化。受上周四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今夏可能暂停加息”发言的影响,美元指数回落0.7%,收于104.5,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上涨2.6%。美债方面,2年期和10年期国债分别上行8bp和2bp至4.86%和3.97%。受欧洲核心通胀超预期、欧央行持续偏鹰的刺激,欧债长短端收益率集体大幅上行,2年期和10年期欧债分别上涨28bp、24bp,收于3.09%、2.79%。大宗商品方面,上周能源和金属价格多数上涨,粮食价格普遍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