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2022年预亏或达75亿元 杨惠妍面临盈利能力走弱困境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 中性
灯塔媒介3月16日讯,知名房企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02007.HK)3月13日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预期全年可能录得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汇兑净损益等影响后的归母核心净利润 在10亿元(人民币,下同)至30亿元之间,预期归母净亏损为55亿元至75亿元。
上市16年以来首次亏损
业绩预告显示,碧桂园认为,去年受房地产行业整体经营不佳及疫情影响,开发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面对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公司对存货进行了较大额的减值计提;受美元升值影响,公司在2022年产生了较大额的汇兑损失。以上三方面原因,使得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在上市以来首次转负。
碧桂园董事会认为,上述盈利的影响因素多为非现金性质,公司核心净利润依然是保持正向的。2021年,碧桂园录得的核心净利润、股东应占利润分别为269亿元、268亿元。
碧桂园表示,面对去年的行业“寒冬”,公司减持全力做好“保交付”,全年累计交付近70万套房,交付量高居行业第一。
业绩预告显示,在市场疲弱的情况下,碧桂园围绕可动用现金的核心管理目标,保持稳健的财务水平和运营状况,现金流安全,融资渠道畅通,净负债率长期保持低位,维持了良好的信用记录。
多家房企发布2022年盈利预警
事实上,受政策和宏观环境影响,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就在深度下行;进入2022年,更是步入了“寒冬”,大量民营房企挣扎在生存线上,暴雷消息时有传出。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百强房企业全年销售总额为75968.5亿元,同比下降41.3%。
克而瑞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行业TOP100房企全年累计业绩规模同比降低41.6%,多数规模房企深陷负增长困局,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跌,业绩同比降幅大于50%的企业数量达到36家。
目前,多家A股和港股的上市房企已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业绩亏损成为大范围的普遍现象。截至3月13日,75家已经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房企中45家预亏,有8家预亏超100亿元,其中2家的预亏额超过200亿元。
根据这些发布盈利预警房企所述信息,多数将核心原因指向房地产业务结算结构变化导致的销售项目结转利润减少,以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新主席将如何破局
3月1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因年龄原因提出辞任其担任的主席及执行董事职务,2023年3月1日起生效;由其女、联席主席杨惠妍正式接任为主席,并将继续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
公开资料显示,杨惠妍生于1981年,留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后进入碧桂园集团;2006年成为碧桂园执行董事;2012年成为碧桂园董事局副主席;2018年底成为碧桂园董事局联席主席。
这个时间点,颇有些“临危受命”的意思。
2020年,碧桂园就出现了盈利下滑的迹象。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碧桂园营收4628.6亿元,同比下降4.74%;归母净利润350.2亿元,同比下跌11.45%,毛利率为21.80%,同比下跌4.26%。
2021年,尽管碧桂园的销售金额达到7588.2亿元,却并未能完成8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2022年,碧桂园预期归母净亏损为55亿元至75亿元,自2007年上市以来出现首亏。
今年以来,据碧桂园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权益销售额468.6亿元,同比下滑32.2%。而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2月,碧桂园全口径销售金额为562亿元,位列排行榜第3位;前两位分别是保利发展和万科地产;碧桂园首次跌落销冠宝座。
盈利能力走弱,或成为新主席杨惠妍未来带领碧桂园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