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降准落地早于预期,货币政策保驾经济复苏
- 利好
- 利好
- 利好
- 利好
- 利好
来源:灯塔财经 时间:2023-03-20 00:39:01
降准落地时点早于市场预期,有利于提振股市投资者情绪
宏观要闻
中信证券表示,我们认为本次降准的背景是:近期银行资金面紧张,国内经济明显好转但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且暂没有通胀压力。降准落地时点早于市场预期,有利于提振股市投资者情绪。整体来看,货币政策仍处于相对宽松的区间,不需要过分担忧央行控制信贷节奏。
事项: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背景:近期银行资金面紧张,国内经济明显好转但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且暂没有通胀压力。1)今年以来,银行的资金面明显趋紧,DR007中枢上移。2023年2月DR007均值为2.1%,不仅高于2022年12月1.7%的均值,也高于2.0%的7天逆回购利率。3月资金面紧张的情况略有缓解,但依旧偏紧。2)1-2月主要经济指标都较去年12月改善,但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呈现“工业相对弱、服务业强,消费稳步修复、投资超预期”的特点。我们测算1-2月经济对应的两年平均GDP增速约为4.4%,低于潜在增速中枢。3)2月CPI同比上涨1.0%,低于市场预期。央行在2022年11月发布的《2022年3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一度引发市场对通胀的关注,但目前来看通胀暂不会约束货币政策。
降准落地比市场预计得更早,有利于提振股市投资者的情绪。自从2月银行资金面紧张以来,市场对于降准一直有所期待。尤其是3月3日央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易纲行长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不过市场多数预期降准会在二季度才会落地。因此3月27日就实施降准的决定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有利于提振股市投资者的情绪。当然现在降准的宽松信号意义在减弱,更多扮演投放基础货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货币数量也会增加,央行需要不断提供增量的基础货币。之前,MLF是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工具,但是现在2.75%的1年期MLF利率对银行来说成本较高,使用降准工具可以为银行提供更低成本的资金。参考2022年12月的降准数据,预计本次0.25个百分点的降准可以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每年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56亿元。
选择27日实施降准可能是为了平滑季末的流动性。之前降准多在当月15日落地,并部分置换MLF。但是从2022年以来的三次降准都不在15日,分别是2022年4月25日、2022年12月5日和2023年3月27日。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或是因为现在的降准幅度是0.25个百分点而非此前的0.5个百分点,单次释放的流动性规模更小,不再需要置换MLF配合。对于这次降准而言,3月27日刚好是1季度末,是流动性需求较高的时点,也可以起到平滑流动性的作用。
整体来看,货币政策仍处于相对宽松的区间,不需要过分担忧央行控制信贷节奏。随着经济的好转,今年的货币政策确实边际上比去年有所收紧,但是仍然处于相对宽松的区间。地产行业向上的势头还有待进一步确认,通胀也暂时不构成风险,货币政策没有收紧的理由。近期,央行在会议通稿中频频提及“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部分投资者担忧央行会控制信贷的投放节奏。但是我们认为,2月的信贷超预期和3月的降准都证明央行的政策是偏宽松的,无需过分担忧,预计3月的信贷投放将延续向好态势。
目前看,短期加码MLF和LPR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在3月3日央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还提到“目前我们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我们认为MLF利率或暂不需要调整。对于LPR而言,降准节约的资金成本相对有限,可能不足以推动LPR的下调。而且现在许多城市已经放开了房贷利率下限,以LPR下调推动房贷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也不高。
证券要闻
招商证券表示:1、美国银行业风险和2月社融如何综合影响A股?1)硅谷银行倒闭对A股的影响体现在:第一,该事件引发市场对金融风险的担忧,短期悲观情绪的蔓延将压制市场风险偏好,不过目前流动性风险指标处于历史低位,未出现整体的流动性压力,挤兑风险可能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第二,如果挤兑事件出现更广泛的扩散,那么将可能迫使美联储放缓加息甚至提前结束加息。第三,硅谷银行倒闭导致其客户因存款被冻结而面临短期的现金流压力,可能加速美国科技企业裁员浪潮并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美股存在进一步调整可能,或对A股形成一定拖累。2)2月社融总量和结构均超市场预期改善,信贷延续1月开门红。其中基建项目施工高峰对中长期融资需求有支撑,且二手房成交在3月上旬延续了改善趋势,这些都表明国内经济处于改善通道中。另外,新增社融和中长期社融增速继去年4月以来再度转正,确认A股逐渐进入盈利上行周期,同时也确认A股仍处在上行周期的通道中。因此,尽管短期由于各种外部因素造成调整,但我们认为3月A股将会先抑后扬,随着后续风险的释放,A股将会回到上行周期。
2、从中长期角度,我们建议关注全球重视下碳中和全产业链崛起(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电动智能汽车渗透率增加,以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元宇宙、自主可控等产业趋势。本报告为资料汇编,摘要部分风险提示,敬请关注相关报告。
海外要闻
中信建投表示,海外光伏仍处淡季。核心观点:半导体方面,四季度下游需求仍然负增长,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高库存压力持续释放,12月半导体销售额连续11个月下行,存储器价格已经跌破前两轮周期底部,斜率有放缓之势,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持续下行,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营收增速有所反弹。新能车方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月全球主要国家(中日韩美欧)销量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2.7%,美国日本渗透率有所提升,23年1月特斯拉开启全球降价,预计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销售走旺,但也对其他车企单车盈利带来一定压力;电池方面,1月装机量增速同比回落,宁德时代市占率保持领先。光伏方面,1月受景气度影响印度日本装机下降,12月美国巴西装机增长;价格上3月海外多晶硅价回落,硅片价格维稳,电池片下调。互联网方面,2月VR/AR投融资热情不佳,Steam平台活跃用户数量下行。
半导体:四季度半导体下游需求维持负增长,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高库存压力持续释放;1月销售额连续12个月下行,存储器价格持续走弱,已经跌破前两轮周期底部,斜率有放缓之势;设计端联发科2月联发科、联咏营收增速反弹;2月半导体制造中先进制程、成熟制程营收增幅均回落,封测整体下行;1月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额同比增速放缓,ASML、AMAT四季度营收增速上行;半导体材料需求持续下行。
新能车:1月全球主要国家(中日韩美欧)新能车销量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2.7%,23年1月特斯拉开启全球降价,预计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销售走旺;渗透率方面,中国、韩国、欧洲地区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大幅下滑,分别跌至26.8%、0.9%、15.3%;电池方面,1月宁德时代保持领先,行业前五累计装机总量同比增速回落至30.1%;材料方面,3月全球锂价持续下滑,钴、镍价格下行;前驱体与主材方面,3月前驱体材料价格回暖,12月锂电材料六氟与干法隔膜出口量价下滑严重。
光伏:1月印度、日本装机量下行;美国、巴西(12月)增速修复;12月工业硅出口放缓,多晶硅多晶硅价格反弹后回落,多晶硅出口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环比回暖;硅片价格维稳,电池片整体回落;12月组件出口增速走弱,考虑到国内疫情放开及扩产计划未来供需格局或扭转,逆变器整体增长,结构上欧洲占优,美洲负增长。
互联网:云产业链方面,台股芯片龙头2月营收同比增速降幅收窄,北美四大云厂商CAPEX在2022Q4延续收紧,服务器端下修尚未结束;2月融资热情同比环比显著下滑,全球AR/VR融资并购金额同比-72%、全球AR/VR融资并购案例数同比-30%;设备方面VR头显设备四季度出货继续下行-13%,AR出货量同比+92%,Steam平台活跃用户数量占比同环比下行。
风险提示:第三方机构数据可能存在具有统计误差,信息更新可能存在滞后和不及时问题;海外局势动荡,地缘政治冲突问题尚未完全解除;美国通胀问题粘性可能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超预期紧缩,人民币汇率存在波动风险;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面临经济下行、通胀高企,或对外需造成扰动,主权债务风险可能加大;中美关系或反复,美国对华政策存在超预期风险;国内疫情管控放松后可能仍有第二波冲击,可能对出口状况带来未知影响,从而对海外供应链传导形成掣肘。